高中地理湘教版(2019)选择性必修1 4.3海—气相互作用课件(共48张ppt)
更新时间:2023-09-19 00:20:02
学科科目:地理
资源大小:8.8MB
所属版本:湘教版(2019)
适用地区:全国
文件类型:ppt -
推荐网站: 出试卷的网站
(共48张PPT)
一、海—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
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,其中的水热交换,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。
主题探究:
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,西面为红海,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 ℃以上,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,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℃。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,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,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。
1. 波斯湾、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,对此现象进行解释。
【参考答案】 索马里沿岸海域比波斯湾、红海面积广阔,夏季气温受海洋影响大且索马里沿岸夏季为寒流,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,因此夏季气温较低。
主题探究:
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,西面为红海,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 ℃以上,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,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℃。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,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,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。
2. 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。
【参考答案】 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东侧较同纬度西侧海洋水温高,形成上升气流,西侧海洋水温低,形成下沉气流,因此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大气环流。
概念:
海—气相互作用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、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。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,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
太阳辐射
海水蒸发
水汽凝结
大气降水
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,约占大气水汽的86%,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。
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,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。
1.海—气相互作用(水分交换)
一、海—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
(2)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
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。
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,海面蒸发旺盛,空气湿度大,降水较丰沛,海—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。
蒸 发
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,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。一般温度越高、湿度越小、风速越大、太阳辐射越强蒸发量越大。
【2018海南卷】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。部分海域蒸发强烈,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。据此完成19~20题。
一、海—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
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,其中的水热交换,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。
主题探究:
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,西面为红海,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 ℃以上,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,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℃。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,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,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。
1. 波斯湾、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,对此现象进行解释。
【参考答案】 索马里沿岸海域比波斯湾、红海面积广阔,夏季气温受海洋影响大且索马里沿岸夏季为寒流,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,因此夏季气温较低。
主题探究:
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,西面为红海,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 ℃以上,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,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℃。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,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,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。
2. 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。
【参考答案】 赤道以北附近,印度洋东侧较同纬度西侧海洋水温高,形成上升气流,西侧海洋水温低,形成下沉气流,因此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大气环流。
概念:
海—气相互作用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、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。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,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
太阳辐射
海水蒸发
水汽凝结
大气降水
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,约占大气水汽的86%,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。
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,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。
1.海—气相互作用(水分交换)
一、海—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
(2)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
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。
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,海面蒸发旺盛,空气湿度大,降水较丰沛,海—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。
蒸 发
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,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。一般温度越高、湿度越小、风速越大、太阳辐射越强蒸发量越大。
【2018海南卷】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。部分海域蒸发强烈,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。据此完成19~20题。
文档下载地址
以下链接为备课文档“高中地理湘教版(2019)选择性必修1 4.3海—气相互作用课件(共48张ppt)”的下载地址

更多相关文档: